生產急先鋒
班組好管家
“十佳班組長”—邢臺礦綜采一隊班組長
李獻明
1984年出生的李獻明,別看年齡不大,談起井下工作已然是徹頭徹尾的“老工人”了。尤其作為一線采煤班組長,如何當好這個煤礦工人的“兵頭將尾”,沒有過硬的技術和到位的管理都是萬萬行不通的。都說將強兵則強,作為邢臺礦綜采一隊采煤三班——這支優(yōu)秀班組的領頭人,李獻明不但技術過硬,而且善于管理。在他的帶領下,今年一季度,采煤三班出色的完成了各項生產任務。
能征善戰(zhàn) 沖鋒在前
作為班長,李建明總是“困難當前我先行”,面對7717工作面斷層多、落差大、變化快,破巖范圍廣,地質條件十分惡劣的復雜情況,大家總是能夠在最困難,最危險、最累的地方發(fā)現(xiàn)他的身影。
由于工作面受斷層影響,片幫溜渣現(xiàn)象時有發(fā)生。身為一班之長,李建明每每都是沖在最前沿,串工字鋼、背頂,拉支架,每次收工時他都滿身煤塵,汗水把衣服浸的精濕,由于井下走動作業(yè)特別多,他的膠鞋、手套、工作服磨損情況都比普通職工嚴重的多,不認識李建明的人,只要看衣衫破舊情況就能一眼辨認出誰是采煤三班的班組長。同班的職工看在眼里,疼在心上,全都默默卯足了勁在工作上不落人后,好讓班長省點心。
在如何盡快甩渣找煤問題上,李建明憑借工作經驗,依據(jù)現(xiàn)場條件,對工作面進行了分段式動態(tài)管理,靈活采取“機組起溜法”和“人工吊溜法”進行起溜。即在半煤巖、底板較為平整的地段,采煤機容易挑頂和溜子山勢容易控制的地段,使用機組起溜;在全巖段,由于煤塵多、能見度低、巖石堅硬,機組司機挑頂困難,所以采取人工挑頂和人工吊溜,使全巖段盡快找到煤底實現(xiàn)放煤,最大限度的回收煤炭資源。在如何破渣的問題上,他在工作面設置三個定點和一個移動風鎬合理分配需處理渣塊,提高了破巖效率,提高了全隊生產能力。
2月中旬綜采一隊轉戰(zhàn)7718綜放工作面,這是該隊首次作戰(zhàn)低位放頂煤工作面。萬事開頭難,總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。李獻明自告奮勇報名帶頭利用休班時間去東龐礦學習參觀,并自掏腰包購買相關教材自學知識,在生產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,為單位提供了許多寶貴經驗,少走了許多彎路。
安裝時,7718工作面低位放頂煤支架放煤和拉架全部為本架操作。為便于職工放煤時能夠看到架后放煤過程,他從成本、安全和效率上全面考慮,向領導建議將放煤改為鄰架操作,起到了很好的效果。后溜位置是否得當,嚴重影響著放煤質量和頂板維護。在生產過程中,他發(fā)現(xiàn)拉后溜的大鏈長度稍短,拉支架時有時一次不能拉盡。他將5架支架的拉移大鏈由12環(huán)更換為15環(huán)(凈長為12環(huán)),經過多次試驗,既保證了放煤效果,又保證了支架能夠及時支護,起到了一箭雙雕的效果。
顧全大局 緊抓管理
井下工作不僅勞動強度大,極大的考驗著工友們的體力,受復雜地質條件的影響,隨時有可能發(fā)生的緊急情況更考驗著生產管理者的責任心。有一次臨近交班時間,受周期來壓和斷層節(jié)理發(fā)育變化,31-44架突然發(fā)生片幫,李建明迅速帶領班組職工維護,下一班職工到面了,他也二話不說留下來和工友們一同將工作面頂板維護完畢,此時已經落點近4個小時。長年累月的井下工作中,這樣的事情早就如家常便飯一般見怪不怪了。用李建明的話說,“礦上信任我,把三班交給我,我就得對得起單位,維護好井下生產;弟兄們相信我,把身家性命托付給我,我就得付得了這個責任,作為一班之長,個人加個班落個點算什么呢。”
沒錯,井下生產安全第一,作為一名一線班組管理者,顧全安全生產的大局,抓好職工安全管理,是日常班組管理的第一要務。安全問題雖是老生常談,卻不容分毫馬虎。對此,李建明花了不少心血,下了不少功夫。充分利用好每一個班前會、職工會,變著花樣的組織職工學習安全事故案例、給大家將“8341”安全管理體系的相關知識。為了給大家當好安全講堂的“講師”,他所做的學習培訓記錄寫滿了好幾大本,隨便翻開一頁都字跡清晰工整,每月都能受到區(qū)隊獎勵。在他的帶領下,每一名職工都充分認識到安全作業(yè)的重要性,采煤三班更是連續(xù)多年被評為優(yōu)秀班組。
在降至降耗方面,李建明更是努力從源頭抓起,以節(jié)支降耗、優(yōu)質高效為目標,嚴格材料領取使用管理。鼓勵職工回收復用各種材料,制定獎勵制度,對回收小件突出的職工給予表彰獎勵,使采煤三班成為綜采一隊節(jié)支降耗的“翹楚”班。李建明也憑借自己過得硬的技術和管理,實現(xiàn)了個人與班組的共同進步,2012年被評為邢臺礦先進工作者,2013年至2016年更連年被邢臺礦評為優(yōu)秀班組長。